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山东省湿地保护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17:58:55  浏览:84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湿地保护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257号



  《山东省湿地保护办法》已经2012年11月28日省政府第13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姜大明
                             2012年12月26日



山东省湿地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湿地,是指具有较强生态功能、适宜野生动植物生长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的内陆地带、河流入湖入海地区、充水较多的潮湿地域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第三条 湿地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协调解决湿地管理机构、经费保障、保护利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海洋与渔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湿地保护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湿地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湿地保护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二章 湿地保护规划

  第七条 湿地分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重要湿地和其他湿地。

  省重要湿地名录和保护范围,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湿地认证委员会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其他湿地名录和保护范围,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和保护范围,按照国际湿地公约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湿地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湿地保护规划应当明确湿地保护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以及利用、保护、修复方式等内容。

  第九条 湿地保护规划应当根据湿地类型、保护范围、生态功能和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等科学合理编制,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乡规划、水资源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相衔接。

  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应当通过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湿地保护规划,不得违反规划批准建设项目或者进行其他开发建设活动。

  湿地保护规划确需调整或者修改的,应当经原审批程序批准。

第三章 湿地自然保护区与湿地公园

  第十一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一)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或者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二)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特征或者属于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集中分布地;

  (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鸟类及水禽的主要繁殖地、越冬地以及迁徙路线上的主要停歇地;

  (四)代表不同类型的具有特殊保护或者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天然湿地;

  (五)其他具有特殊保护意义、重要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或者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不具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件,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特征显著,具有一定的生态、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

  (二)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在本省或者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示范性;

  (三)湿地自然景观优美,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价值;

  (四)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重点保护的湿地区域。

  建立湿地公园的审批程序由省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湿地公园确需撤销和变更范围的,应当经原审批程序批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设立界标,标明湿地公园的范围。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移动或者破坏湿地公园界标。

  第十四条 湿地公园实行分区管理。根据湿地保护的实际需要,可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

  在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除开展湿地资源保护、监测、培育和修复等必要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

  在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可以开展适当的生态展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但不得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十五条 湿地公园建设必须按照批准的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行,维持湿地区域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并不得建设任何破坏或者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破坏自然景观和地质遗址、污染环境的工程设施。

  第十六条 湿地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条件的,可以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形式实施保护。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建立湿地资源档案,发布湿地资源状况公报。

  全省湿地资源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分工,对湿地生态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第十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破坏湿地的行为:

  (一)擅自围垦、填埋、占用湿地或者改变湿地用途;

  (二)非法开矿、采砂(石)、取土或者修筑设施;

  (三)擅自排放湿地蓄水,截断湿地与外围的水系联系;

  (四)违法放牧、烧荒、砍伐林木;

  (五)向湿地及周边区域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倾倒固体废物;

  (六)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洄游通道和野生动物的重要繁殖区及栖息地;

  (七)擅自猎捕、采集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捡拾、破坏鸟卵或者采用灭绝性方式捕捞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

  (八)其他破坏湿地的行为。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湿地保护规划,对退化和遭破坏湿地进行科学评估,采取栖息地营造、植被恢复、退耕(垦)还湿、封育限牧、污染控制、生物防控等综合措施进行修复。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湿地生态用水。对因水资源缺乏导致功能退化的天然湿地,应当通过工程和技术措施补水,维护湿地生态功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水利工程建设和湿地保护统筹规划,防汛蓄水、生物环保与湿地利用等资源共享。水利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维持河流、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河流交汇处、入湖(海)口以及重点污染防治河段等区域,规划建设必要的人工湿地,净化水质。

  第二十三条 凡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天然湿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垦、占用或者改变湿地用途。

  在省重要湿地和其他湿地保护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湿地保护规划,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当含有湿地保护和防治湿地污染的内容。环境保护或者海洋与渔业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林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 因建设公益性设施或者进行其他活动,需要临时占用湿地的,占用单位应当提出可行的湿地恢复方案。湿地恢复方案应当符合湿地保护规划,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同意。

  经批准临时占用湿地的,不得修筑永久性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不得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临时占用湿地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临时占用期限届满后,占用单位应当按照湿地恢复方案及时恢复。

  第二十六条 在湿地保护范围内从事捕捞、放牧、采集、收割、养殖、旅游等活动,应当制定湿地保护方案。有关部门在办理审批手续时,应当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意见。

  经批准从事前款规定活动的,应当遵循水禽迁徙和湿地植物生长规律,按照有关部门规定的时间、范围和保护方案进行,并接受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在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的重要湿地区域,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鼓励、扶持当地居民发展湿地替代性产业和生态农业,防止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污染,维护湿地生态功能。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和相关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珍稀野生动物救护机制,及时受理有关救护报告,对受伤、搁浅或者被困的珍稀野生动物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第二十九条 禁止将有害物种引进湿地区域。

  引进外来物种进入湿地或者在湿地范围内施放药物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试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应当对引进的外来物种进行动态监测,发现其有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害,并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因发生污染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湿地污染的,有关单位、个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个人,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危害。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湿地保护及修复政策,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具体办法由省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林业、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等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湿地的登记、确权、发证等工作。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湿地保护情况。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未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湿地范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国土资源、农业、水利、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并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围垦、填埋、占用湿地或者改变湿地用途的,处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排放湿地蓄水、截断湿地与外围水系联系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法放牧、烧荒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砍伐林木的,处砍伐木材价值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四)违规捡拾、破坏鸟卵或者采取灭绝性方式捕捞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五)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洄游通道和野生动物的重要繁殖区及栖息地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六)擅自移动、破坏湿地保护界标、标志或者设施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依法赔偿相应损失。

  前款第(一)项、第(三)项规定的处罚,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湿地污染或者临时占用湿地期限届满而拒不采取补救、恢复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部门组织采取补救措施,对相关责任人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依法赔偿相应损失。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引进外来物种进入湿地或者在湿地范围内施放药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制定和组织实施湿地保护规划的;

  (二)未依法采取湿地保护措施的;

  (三)发现违反湿地保护规定的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四)对违法造成湿地严重污染制止不力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

财政部 农业部等


关于印发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

发改经贸[2008]11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粮食局、物价局、农业发展银行分行,中储粮有关分公司: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精神,做好今年小麦收购工作,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印发给你们,并就做好小麦收购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执行区域和时间。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白小麦(标准品,下同)每市斤0.77元,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0.72元。执行区域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小麦主产省。
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适用时间为2008年5月21日至9月30日。在此期间,当小麦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由中储粮总公司和有关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按照最低收购价格,在上述小麦主产区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小麦。具体操作时间和实施区域由中储粮分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商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省分行确定,并由中储粮总公司报国家粮食局备案。
二、严格执行新的小麦国家标准。新的《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已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照小麦新的国家标准规定,白麦分为硬质白小麦和软质白小麦,其中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为硬质白小麦,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为软质白小麦。红麦分为硬质红小麦和软质红小麦,其中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为硬质红小麦,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为软质红小麦。不符合以上标准的为混合麦。
各地要按照上述规定和《国家粮食局关于实施新〈小麦〉国家标准的通知》(国粮发[2008]3号)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收购过程中执行新标准的各项工作。
三、引导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新粮。新粮上市后,各级政府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履行收购义务,积极入市收购新粮。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承储企业应积极入市收购新粮用于轮换。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为各类收购主体入市收购提供信贷支持,保证具备贷款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资金供应。
四、加强对最低收购价小麦的监管。今年预案执行期间,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承储企业以及承担小麦最低收购价收储任务的库点一律不得直接和间接购买国家拍卖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相关分公司要加强监管,切实防止收购中出现“转圈粮”等问题。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相关分公司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的小麦,粮权属国务院,未经国家批准不得动用。中储粮相关分公司要与委托收储库点签订委托收购合同,明确有关政策及双方权利、义务等,保证收购入库小麦的数量真实、质量可靠。预案执行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审核验收。
五、加强对小麦收购工作的领导。各地方、各部门要按照预案的要求,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各项准备和组织实施工作。各地要抓紧腾仓并库和仓库维修,抓好托市粮食销售和移库,确保新粮收购仓容。各省有关部门要在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小麦收购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小麦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件: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农 业 部
国 家 粮 食 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二○○八年五月十九日

劳动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颁发《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劳动部 卫生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


劳动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颁发《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1992年3月9日,劳动部等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研究成果,业经鉴定评审通过,现予颁发试行。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残致程度鉴定标准(试行)》是按照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为适应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由劳动部、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的。职工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分为十级,其中一、
二、三、四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五、六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八、九、十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和开展劳动鉴定工作中按此标准试行,并注意总结经验。在对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致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程度进行鉴定时,可以
参照此标准办理。在试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函告我们,以便修改,为形成国家标准提供依据。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总 则
一、本标准是为了适应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安全生产,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而制订的。
二、本标准适用于职工中经当地劳动部门证明属于工伤,或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为职业病后,经医疗单位确定医疗终结时,需进行伤残医疗检查及劳动能力鉴定者。
三、本标准依据伤病者医疗终结时的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与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了由于伤残引起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伤残程度进行分级。
1.器官损伤 是工伤的直接的后果,但职业病不一定有器官缺损。
2.功能障碍 工伤后功能障碍的程度与器官缺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有关,职业病所致的器官功能障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对功能障碍的判定,应以医疗终结时的医疗检查结果为依据,根据评残对象逐个确定。本标准在附录A、C、E、G、I中对一些伤残类别的定义以及所造成
功能障碍的分级判定基准,作了交代和说明。
3.医疗依赖 指伤、病致残后,于医疗终结时仍然不能脱离治疗者。
4.护理依赖 指伤、病致残者因生活不能自理需依赖他人护理者。生活自理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项:
(1)进食;(2)翻身;(3)大、小便;(4)穿衣、洗漱;(5)自我移动。
护理依赖的程度分三级:
a.完全护理依赖 指上述五项均需护理者。
b.大部分护理依赖 指上述五项中三项需要护理者。
c.部分护理依赖 指上述五项中一项需要护理者。
5.心理障碍 一些特殊残情,在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的基础上虽不造成医疗依赖,但却导致心理障碍或减损伤残者的生活质量,在评定残情时,应适当考虑这些后果。
四、依据上述原则将工伤及职业病伤残造成失能的情况分为十级,列于甲表。
由于伤残类型复杂,有的类型分级可以由最重(一级)到最轻(十级)覆盖十级,有的类型可以不足十级,或者空级。对本标准未列载的个别伤残情况,可根据上述原则,参照本标准中相应等级进行评定。
五、本标准根据不同系统和器官致残类别分为五个部分制订,每个部分均包含有标准正文(工伤及职业病致残程度分级表)、补充件(分级依据或判定基准)及参考件(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如乙表所示。为便于使用,后附分级系列。
由职业因素所致内科以外的,且属于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名单中的病伤,于医疗终结时其致残等级皆根据表1~4部分中相应的残情进行鉴定,其中因职业肿瘤手术所致的残情参照主要受损器官的相应条目进行评定。
六、在使用本标准时,应严格遵循补充件中各类伤残的分级依据或判定基准,依照参考件中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根据伤残的具体情况,掌握本标准的分级,进行工伤及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
七、对于同一器官或系统多处损伤,或一个以上器官同时受到损伤者,应先对单项伤残程度进行鉴定。如几项伤残等级不同,以重者定级;多项等级相同,晋升一级。
八、如受工伤损害的器官原有伤残和疾病史,其致残等级的评定,以医疗终结时本次实际的致残结局为依据。
甲表: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分级表
------------------------------------------------------------------------------------------------------------
级别 | 级 别 划 分 依 据
--------|--------------------------------------------------------------------------------------------------
一级 |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它器官不能代偿,需特殊医疗依赖及完全护理依赖方可维持生命及基本生活者。
--------|--------------------------------------------------------------------------------------------------
二级 |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需特殊医疗依赖和大部护理依赖者。
--------|--------------------------------------------------------------------------------------------------
三级 |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病需特殊医疗依赖和部护理依赖者。
--------|--------------------------------------------------------------------------------------------------
四级 |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需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可以自理者。
--------|--------------------------------------------------------------------------------------------------
五级 |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需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
六级 |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需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
七级 |器官大部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需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
八级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有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
九级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
十级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
乙表:本标准内容
----------------------------------------------------------------------------------------------------
标 准 正 文 | 补充件 | 参考件
----------------------------------------------------------------|----------|----------------------
表1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部分 | 附录A | 附录B
表2 骨科、整形外科、烧伤科部分 | 附录C | 附录D
表3 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部分 | 附录E | 附录F
表4 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生殖科部分 | 附录G | 附录H
表5 职业病内科 | 附录I | 附录J
----------------------------------------------------------------------------------------------------
表1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部分)
--------------------------------------------------------------------------
伤残类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
| | | | | |
智能减退 | 极重度 | | 重度 | | 中度 |
| | | | | |
------------|----------|----------|----------|----------|----------|
| |精神病症 |精神病症 |精神病症 | |
| |状致使缺 |状表现为 |状致使缺 | |
精神病症状 | |乏生活自 |危险或冲 |乏社交能 | |
| |理能力者 |动行为者 |力者 | |
------------|----------|----------|----------|----------|----------|
癫痫 | | | 重 度 | | |
------------|----------|----------|----------|----------|----------|
运动障碍 | | | | | |
1.肢体瘫 |四肢瘫肌 |三肢瘫肌 |1.截瘫肌|1.单肢瘫|1.四肢瘫|
(脑,脊髓及|力3级或 |力3级或 |力3级 |肌力2级 |肌力4级 |
神经损伤) |三肢瘫肌 |截偏瘫肌 |2.偏瘫肌|2.双足全|2.单肢瘫|
|力2级 |力2级 |力3级, |肌瘫肌力 |肌力3级 |
| | |或双手全 |2级 |3.双手部|
| | |肌瘫肌力 |3.双手肌|分肌瘫肌 |
| | |3级 |瘫肌力3 |力2级 |
| | | |级 |4.利手全|
| | | | |肌瘫肌力 |
| | | | |2级 |
| | | | |5.双足全|
| | | | |肌瘫肌力 |
| | | | |3级 |
| | | | | |
| | | | | |
2.非肢体瘫| 重 度 | | | 中 度 | |
的运动障碍 | | | | | |
------------|----------|----------|----------|----------|----------|
神经心理学 | | | | | |
障碍 | | | | | |
1.失语 | | |完全感觉 | | |
2.失用、失| | |性或混合 | |完全运动 |
写、失读、失| | |性失语 | |性失语 |
认等 | | | | | |
------------|----------|----------|----------|----------|----------|
颅骨缺损 | | | | | |
| | | | | |
------------|----------|----------|----------|----------|----------|
脑叶切除术 | | | | | |
后或颅内异 | | | | | |
物 | | | | | |
------------|----------|----------|----------|----------|----------|
脑脊液瘘 | | | | | |
--------------------------------------------------------------------------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 边缘 |
| 轻度 | | |
| | | 智能 |
----------|----------|----------|----------|--------------
精神病症 | | | |
状影响职 | | | |
业劳动能 | |人格改变 | |
力者 | | | |
----------|----------|----------|----------|--------------
中 度 | | 轻 度 | |
----------|----------|----------|----------|--------------
1.三肢瘫| | | |
肌力4级 |1.截瘫或|1.单肢瘫| |
2.双手部|偏瘫肌力 |或单手全 | |
分肌瘫肌 |4级 |肌瘫肌力 | |
力3级 |2.双手全|4级 | |
3.非利手|肌瘫肌力 |2.双手部| |
全肌瘫肌 |4级 |分肌瘫肌 | |
力2级 |3.单手部|力4级 | |
4.利手全|分肌瘫肌 |3.双足全| |
肌瘫肌力 |力3级 |肌瘫肌力 | |
3级 |4.双足部|4级 | |
5.双足部|分肌瘫肌 |4.单足部| |
分肌瘫肌 |力3级 |分肌瘫肌 | |
力2级 |5.单足全|力3级 | |
6.单足全|肌瘫肌力 | | |
肌瘫肌力 |3级 | | |
2级 |轻度 | | |
| | | |
----------|----------|----------|----------|--------------
| | | |
| | | |
|不完全失 | | |
|语 | |不完 |
|完全性 | |全性 |
| | | |
----------|----------|----------|----------|--------------
| | | |无功能
| | | |障碍
----------|----------|----------|----------|--------------
| | | |
| | | 无功能 |
| | | 障碍 |
----------|----------|----------|----------|--------------
不能修补 | | | |
--------------------------------------------------------------

附录A: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工伤致残分级判定基准(补充件)
A1 智能减退
A1.1 智能减退的表现
a.智能缺损,IQ低于70,严重程度足以影响学习、工作或日常生活,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
b.有短程记忆缺损的证据,对新近发生的事件常有遗忘;
c.至少有下述症状之一:
(1)抽象概括能力明显减退,如难以解释成语、谚语。掌握词汇量减少,不能理解抽象意义的词汇;难以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2)判断能力明显减退,对于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3)高级皮层功能的其它障碍:如失语、失用、失认、计算及构图困难等;
(4)人格改变,与病前人格明显不同。
d.不仅见于意识障碍期;
e.病程至少四个月。
A1.2 智能减退分级
a.极重度智能减退
(1)IQ低于20;
(2)语言功能缺失;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b.重度智能减退
(1)IQ20~34;
(2)言语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3)生活不能自理。
c.中度智能减退
(1)IQ35~49;
(2)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只能以简单的方式与人交往;
(3)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劳动。
d.轻度智能减退
(1)IQ50~69;
(2)无明显语言障碍;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能比较恰当地与人交往;
(3)生活能自理,能做一般非技术性工作。
e.边缘智能
(1)IQ70~84;
(2)抽象思维能力或思维的广度、深度、机敏性显示不良;
(3)不能完成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
A2精神病症状
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突出的妄想;
b.持久或反复出现的幻觉;
c.病理性思维联想障碍;
d.紧张综合症,包括紧张性运动兴奋与紧张性木僵;
e.情感障碍显著,且妨碍社会功能(包括生活自理功能、社交功能及职业和角色功能)。
A3意识障碍
是急性器质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在医疗终结时只有持续性植物状态、去皮层状态、闭锁综合症、动作不能性缄默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才会长期存在,久治不愈,遇到这类意识障碍,因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切需别人照料,应列为I级。
A4人格改变
人格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具有明显的一贯性和恒定性,代表了一个人的贯行为倾向和恒定的反应方式,是一个人的惯常行为模式。一般所说的人格,是指个体在发育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心理属性,通常认为年满18岁始达成熟,它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合金”。幼年早期,
特别是6岁以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环境和教育对其有较大的影响,但既经成熟定型,则具较顽强的稳定性,往往保持终生而不易改变。人格特征总是影响着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具体事物的反应,决定一个人特有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也包括对其自身的认识和态度。
个体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先天素质或后天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人格异常,称为人格障碍;由于工伤或职业中毒因素影响大脑所造成的器质性人格异常,称为人格改变。
器质性人格改变,以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显著而持久的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a.情绪不稳,如心境由正常突然转变为抑郁,或焦虑,或易激惹;
b.反复的暴怒发作或攻击行为,与诱发因素显然不相称;
c.社会责任感减退,工作不负责任,与人交往而无信;情感冷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应有的关心,对人也不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d.本能亢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伦理道德观念明显受损,缺乏自尊心和羞耻感;自我中心,易于冲动,行为不顾后果;
e.社会适应功能明显受损。
A5癫痫诊断和频度分级标准
A5.1癫痫的诊断:要有工伤或职业病的确切病史,有医师或其他目击者叙述或证明,脑电图显示异常,根据癫痫发作频度、用药控制情况划分轻、中、重三度。
A5.2癫闲的频度分级
a.轻度
需系统服药治疗方能控制的各种类型癫痫发作者。
b.中度
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经系统服药治疗两年后,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平均每月1次或1次以下,小发作和其它类型发作平均每周1次以下。
c.重度
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经系统服药治疗两年后,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平均每月1次以上,小发作和其它类型发作平均每周1次以上者。
A6运动障碍
A6.1 肢体瘫 以肌力作为分级标准。为判断肢体瘫痪程度,根据英国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划分为0~5级。
0级 肌肉完全瘫痪,毫无收缩。
1级 可看到或触及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肌肉在不受重力影响下,可进行运动,即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高。
3级 在和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中尚能完成其动作,但不能对抗外加的阻力。
4级 能对抗一定的阻力,但较正常人为低。
5级 正常肌力。
A6.2 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 包括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或震颤等。根据其对生活自理的影响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度。
a.重度运动障碍 不能自行进食,大小便、洗漱、翻身和穿衣,须由他人护理。
b.中度运动障碍 上述动作困难,但在他人帮助下可以完成。
c.轻度运动障碍 完成上述运动虽有一些困难,但基本可以自理。
A7 神经心理学障碍
指局灶性皮层功能障碍,内容包括失语、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前三者即在没有精神障碍、感觉缺失和肌肉瘫痪的条件下,患者失去用言语或文字去理解或表达思想的能力(失语),或失去按意图利用物体来完成有意义的动作的能力(失用),或失去书写文字的能力(失写)。
失读指患者看见文字符号的形象,读不出字音,不了解意义,就像文盲一样。失认指某一种特殊感觉的认知障碍,如视觉失认就是失读。临床上以失语为最常见,其它较少单独出现。

附录B:正确使用标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部分)的说明(参考件)
B1 本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因工伤或职业病致残、留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于医疗终结时需鉴定致残程度者。
B2 本标准有关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伤残类别诊断及分级基准均参见附录A。
B3 反复发作性的意识障碍,作为伤残的症状表现,多为癫痫的一组症状或癫痫发作的一种形式,故不单独评定其致残等级。
B4 年龄未满18岁者不诊断人格异常或人格改变。
B5 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均为内源性精神病,发病主要决定于病人自身的生物学素质。在工伤或职业病过程中伴发的内源性精神病不应与工伤或职业病直接所致的精神病相混淆。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不属于工伤或职业病性精神病。
B6 鉴于手、足部肌肉由多条神经支配,可出现完全瘫,亦可表现不完全瘫,利手及非利手致残后对于手功能影响也有区别。所以在评定手、足瘫致残程度时,应区分完全性瘫与不完全性瘫,利手与非利手,再根据附录A6.1肌力分级标准,对肢体瘫痪致残程度详细分级。
B7 神经系统多部位损伤或合并有其他器官的伤残时,其致残程度的鉴定依照本标准总则中的有关规定处理。
B8 有关脑神经障碍参见眼、耳鼻喉、口腔科(表3)。
B9 颅骨缺损、脑叶缺失(外伤或术后)或颅内异物,如出现功能障碍,参照有关功能障碍评级。
B10 有关大小便障碍参见普外科(表4)。
B11 感觉障碍一般都与运动障碍伴随出现,可参考运动障碍定级。
B12 由于外伤或职业中毒引起的前庭性功能障碍,参见耳鼻喉科(表3)。
B13 外伤或职业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如出现肌萎缩者,可按肌力予以定级。
表2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骨科、整形外科、烧伤科部分)
--------------------------------------------------------------------
伤残类别| 一 | 二 | 三 |
--------|----------------|------------------|------------------|
|1.面部重度毁容| |面部重度毁容 |
|同时伴有表2中 | | |
|二级伤残之一者 | | |
|2.全身重度瘢痕| | |
头面部毁|形成,脊柱及四肢| | |
容 |大关节部分功能 | | |
|丧失 | | |
| | | |
| | | |
--------|----------------|------------------|------------------|
| | | |
| | | |
脊柱损伤| | | |
| | | |
| | | |
--------|----------------|------------------|------------------|
|双肘关节以上截 |双侧腕部截肢或 |1.一手截肢,另一|
|肢或功能完全丧 |双手功能完全丧 |手拇指缺失 |
|失 |失 |2.双手拇、食指缺|
| | |失或功能完全丧 |
| | |失 |
| | |3.一侧肘上截肢 |
| | |(利侧) |
上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双下肢高位截 |1.双髋、双膝关节|
| |肢 |中,有一个关节缺 |
| |2.双下肢瘢痕畸 |失或无功能及另 |
| |形,功能完全丧失 |一关节功能不全 |
| |3.双膝双踝僵直 |者 |
| |于非功能位 |2.一侧髋、膝关节|
| |4.双膝上截肢,不|畸形,功能完全丧 |
| |能装假肢 |失 |
下肢 | |5.双膝、踝关节功| |
| |能完全丧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双下肢高位截|同侧上、下肢瘢痕 |1.非同侧腕上、踝|
|肢及一上肢高位 |畸形,功能完全丧 |上截肢 |
|截肢 |失 |2.非同侧上、下肢|
上肢及下|2.双下肢及一上| |瘢痕畸形,功能完 |
肢 |肢瘢痕畸形,功能| |全丧失 |
|丧失 | | |
|3.同侧上下肢高| | |
|位截肢 | | |
--------------------------------------------------------------------
--------------------------------------------------------------
四 | 五 | 六
------------------|------------------|----------------------
面部中度毁容,全 |1.面部轻度毁容 |1.鼻缺损<1/3>
身瘢痕面积80% |或全身瘢痕面积 |1/5
以上 |70~80% |2.面部重度异物
|2.鼻缺损1/3以|色素沉着或脱失
|上 |3.全颜面植皮术
| |后或全身瘢痕面
| |积60~70%
| |4.撕脱伤后头皮
| |眉毛完全缺损者
------------------|------------------|----------------------
|脊柱骨折后遗30°|脊柱骨折后遗小
|以上侧弯或后凸 |于30°畸形伴根性
|畸形,伴剧烈腰 |神经痛(EMG不
|痛,或有椎管狭窄 |正常)
|者 |
------------------|------------------|----------------------
1.双拇指完全缺 |1.利手腕部截肢 |1.一拇指完全截
失或无功能 |2.利手功能完全 |指,另一手非拇指
2.一手截肢,另一|丧失 |二指缺失
手部分功能丧失 |3.肩、肘、腕关节|2.一拇指功能完
3.利手功能完全 |之一功能完全丧 |全丧失,另一手除
丧失,另一手部分 |失 |拇指外有二指功
功能丧失 |4.一手拇指缺失,|能完全丧失
4.一侧肘上截肢 |另一手除拇指外 |3.一手二指(含拇
(非利侧) |三指缺失 |指)缺失
|5.利手拇指无功 |4.一手部分功能
|能,另一手除拇指 |丧失
|外三指功能完全 |5.除拇指外其余
|丧失 |四指缺失或功能
| |丧失
| |6.一拇指缺失
------------------|------------------|----------------------
1.一侧膝下截肢,|1.双前足缺失或 |1.一侧踝下截肢
另一侧前足截肢 |双前足瘢痕畸形, |2.一侧踝关节畸
2.一侧膝上截肢 |功能完全丧失 |形,功能完全丧失
3.一侧踝下截肢,|2.一髋(或一膝)|3.骨折成角畸形
另一足畸形行走 |功能完全丧失 |>15°并有肢体短
困难 | |缩4cm以上者
4.双膝下截肢或 | |4.一前足截肢,另
无功能 | |一足仅残留拇趾
| |5.一前足截肢,另
| |一足除拇趾外,2
| |~5趾畸形,功能
| |丧失
| |6.一足功能丧失,
| |另一足部分功能
| |丧失
| |7.关节创伤性滑
| |膜炎积液
------------------|------------------|----------------------
| |
| |
| |
| |
| |
| |
| |
| |
--------------------------------------------------------------
续表2
----------------------------------------------------------------------------
伤残类别| 七 | 八 |
--------|----------------------------|----------------------------------|
|1.电烧伤颅骨切除> |1.面部广泛植皮术后 |
|3平方厘米,硬脑膜植皮术后 |2.颅骨外露 |
|2.颏颈粘连畸形,影响颈 |3.鼻或面颊部有>8平方厘米或 |
|部活动 |三处以上>1平方厘米的增生性 |
头面部毁|3.全身瘢痕面积50~60%|瘢痕 |
容 | |4.一侧或双侧眼睑有明显 |
| |缺损或睑外翻 |
| |5.全身瘢痕面积40~50% |
| | |
| | |
--------|----------------------------|----------------------------------|
|1.骨盆骨折后遗产道狭窄 |脊柱压缩骨折,前缘高度 |
|(未育者) |减少1/2以上者 |
脊柱损伤|2.骨盆骨折严重移位,症 | |
|状明显者 | |
--------|----------------------------|----------------------------------|
|1.一拇指指间关节离断 |1.一手除拇、食指外,有两 |
|2.一拇指指间关节畸形, |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 |
|功能障碍 |2.一手除拇、食指外,有两 |
|3.一手除拇指外,其它二 |指近侧指间关节无功能 |
|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 | |
|离断 | |
|4.一手除拇指外,有两指 | |
上肢 |(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功 | |
|能丧失 | |
--------|----------------------------|----------------------------------|
|1.一足拇趾外,4趾缺失 |1.一足拇趾缺失,另一足 |
|2.一足拇趾外其它四趾瘢 |非拇趾一趾缺失 |
|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一足拇趾畸形,功能丧 |
|3.一前足截肢 |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畸 |
|4.人工关节术后 |形 |
| |3.一足除拇趾外,其它三 |
| |趾缺失或瘢痕畸形,功能 |
| |丧失 |
下肢 | |4.因开放骨折感染,形成 |
| |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者 |
--------|----------------------------|----------------------------------|
| |1.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
| |Ⅲ度,植皮后影响肢体功 |
| |能者 |
上肢及下| |2.放射性皮肤溃疡反复不 |
肢 | |愈者 |
----------------------------------------------------------------------------
----------------------------------------------------------------
九 | 十
--------------------------------|------------------------------
1.发际边缘瘢痕性秃发或 |1.鼻和面颊部有>1平方厘米的
其它部位秃发,需戴假发 |增生性瘢痕
者 |2.面部轻度异物色素沉着
2.鼻或面部颊部有明显畸形 |或脱失
或>3平方厘米的增生性瘢痕 |
3.颈部瘢痕畸形 |
4.鼻再造术后 |
5.睑外翻、唇外翻植皮术 |
后 |
6.全身瘢痕面积30~40% |
--------------------------------|------------------------------
1.二个以上横突骨折后遗 |外伤后受伤节段脊柱骨性
腰痛 |关节炎伴腰痛,年龄在50
2.脊柱内固定术后,屈伸 |岁以下者
功能受影响 |
|
--------------------------------|------------------------------
一拇指末节部分离断 |1.一手除拇指外,任何一
|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
|能完全丧失
|2.指端植皮术后
|3.手背植皮术后(面积>
|1/3)
|4.一拇指指间关节部分功
|能不全
|5.一手除拇指外,有一指
|近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
|完全丧失
|6.手掌足掌植皮面积>
|30%者
|
|
--------------------------------|------------------------------
1.一足拇趾末节缺失 |1.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
2.除拇趾外其它二趾缺失 |节缺失
或瘢痕畸形,功能不全 |2.足背植皮术后(面积>
|2/3)
|
|
|
|
|
|
|
|
|
--------------------------------|------------------------------
|一手或两手慢性放射性皮
|炎Ⅱ度
|
|
|
|
|
----------------------------------------------------------------

附录C:骨科、整形外科、烧伤科工伤致残分级判定基准(补充件)
C1 颜面毁容分级判定基准
C1.1 重度 面部瘢痕畸形,并有以下六种中四项者:
(1)眉毛缺失;(2)双睑外翻或缺失;(3)外耳缺失;(4)鼻缺失;(5)上下唇外翻或小口畸形;(6)颈颏粘连。
C1.2中度 具有下述六项中三项者:
(1)眉毛部分缺失;(2)眼睑外翻或部分缺失;(3)耳廓部分缺失;(4)鼻翼部分缺失;(5)唇外翻或小口畸形;(6)颈部瘢痕畸形。
C1.3轻度 含中度畸形六项中二项者。
C2 面部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的判定
C2.1 轻度
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超过颜面总面积的1/4。
C2.2重度

不分页显示   总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