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银行关于缴存存款准备金范围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4 00:28:39  浏览:87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银行关于缴存存款准备金范围的通知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关于缴存存款准备金范围的通知
中国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分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会计〔1993〕061号《关于印发〈工、农、中、建、交、中信、光大、华夏银行及城市信用社划缴存款范围〉的通知》和银会计〔1994〕3号《关于工、农、中、建、交、中信、光大、华夏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各金融公司划缴存款范围的补充通知》的精
神,现将我行划缴存款范围通知如下:
----------------------------------------
| 缴存类别 | 会计科目 | 调整方法 |
|--------|-------------------|---------|
|(一)财政性存款|代 号|名 称 | |
| |---|---------------| |
| |763|中央经费限额支出 | 借方余额应轧减 |
| |764|兑付国家债券本息款项 | 借方余额应轧减 |
| |819|代办财政性存款 | |
| |831|特种存款 | |
|--------|---|---------------|---------|
|(二)一般性存款|809|进出口企业活期存款 | |
| |810|外事企业活期存款 | |
| |811|企业专用基金存款 | |
| |812|驻华机构活期存款 | |
| |814|人民币特种存款 | |
| |821|单位定期存款 | 人民币部分 |
| |822|进口设备税利存款 | |
| |825|外、侨、合资企业活期存款 | |
| |826|活期储蓄存款 | |
| |828|定期储蓄存款 | |
| |829|信托存款 | |
| |827|信用卡备用金存款 | |
| |830|保值定期储蓄存款 | |
| |909|经济合作基金存贷款 | 贷差 |
----------------------------------------
各行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总行财会部联系。

附:一、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司、资金司关于印发《工、农、中、建、交、中信、光大、华夏银行及城市信用社划缴存款范围》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会计处、计划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财会部、计划部:
1993年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金融企业根据该制度的要求重新设置了会计科目。人民银行根据各金融企业新设置的会计科目重新划定了各金融企业划缴存款的范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划缴存款范围仍按1984年制定的《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划分,其划分原则不变;
二、城市信用社统一使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银行业会计科目。如因业务发展和变化需要调整时,应报请总行会计司批准;
三、各银行总行新增设会计科目应及时报人民银行总行,以便明确划缴存款范围;
四、区域性银行向人民银行划缴存款范围由当地人民银行省、市分行根据《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并报总行备案;
五、本通知关于划缴存款范围的规定,自各银行及城市信用社启用新科目之日起执行。

附件:工、农、中、建、交、中信、光大、华夏银行及城市信用社向人民银行划缴存款的范围
一、缴存银行名称:中国工商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备 注 |
| |科 目| | |
| |代 号| 科 目 名 称 | |
|------|---|----------|-----------------|
|(一)财政 |261|中央预算收入 | |
|性存款 |262|地方预算收入 | |
| |263|财政预算外收入 | |
| |264|机关团体存款 | |
| |265|特种预算存款 | |
| |266|特种预算外存款 | |
| |296|代理发行债券 | |
| |468|待结算财政款项 |借方余额应轧减 |
| | | |贷方余额应列入 |
|(二)一般 |221|工业企业存款 | |
|存款 |223|物资供销企业存款 | |
| |225|商业企业存款 | |
| |241|外贸企业存款 | |
| |242|三资企业存款 | |
| |245|集体工商企业存款 | |
| |248|私营及个体工商业存款| |
| |249|其他活期存款 | |
| |251|单位定期存款 | |
| |255|活期储蓄存款 | |
| |256|定期储蓄存款 | |
| |295|发行债券 | |
| |471|委托业务 |贷方余额 |
-----------------------------------------
二、缴存银行名称:中国农业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备 注 |
| |科 目| | |
| |代 号| 科 目 名 称 | |
|------|---|----------|-----------------|
|(一)财政 |812|财政性存款 | |
|性存款 | | | |
|(二)一般 |801|活期存款 | |
|存款 |805|定期存款 | |
| |810|活期储蓄存款 | |
| |811|定期储蓄存款 | |
| |822|信用社存款 | |
| |847|委托及代理负债业务 |与767委托及代理资产业务轧抵 |
| | | |后的贷方余额 |
| |861|发行债券 | |
-----------------------------------------
三、缴存银行名称:中国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备 注 |
| |科 目| | |
| |代 号| 科 目 名 称 | |
|------|---|-------------|---------------|
|(一)财政 |819|代办财政性存款 | |
|性存款 |831|特种存款 | |
|(二)一般 |809|进出口企业活期存款 | |
|存款 |810|外事企业活期存款 | |
| |811|企业专用基金存款 | |
| |812|驻华机构活期存款 | |
| |814|人民币特种存款 | |
| |824|外汇专户活期存款 | |
| |825|外、侨、合资企业活期存款 | |
| |829|信托存款 | |
| |833|临时存款 | |
| |909|经济合作基金存贷款 |贷差 |
| |816|港澳银行代办人民币存款 | |
| |818|活期外汇存款 | |
| |826|活期储蓄存款 | |
| |821|单位定期存款 | |
| |820|定期外汇存款 | |
| |828|定期储蓄存款 | |
| |830|保值定期储蓄存款 | |
| |853|已发行债券 | |
| |827|信用卡备用金存款 | |
| |806|借入国外同业款 | |
| |808|借入三贷资金款 | |
| |855|固定资产专项借款 | |
------------------------------------------
四、缴存银行名称: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备 注 |
| |科 目| | |
| |代 号| 科 目 名 称 | |
|------|---|-------------|---------------|
|(一)财政 |208|中央财政贴息资金 | |
|性存款 |209|地方财政贴息资金 | |
|甲类 |435|清理拖欠设备贷款基金 |与436清理拖欠设备贷款轧抵后|
| | | |贷方余额 |
| |451|中央委托贷款基金 |与452中央委托贷款轧抵后的贷|
| | | |方余额 |
| |453|地方财政委托贷款基金 |与454地方财政委托贷款轧抵后|
| | | |贷方余额 |
|乙类 |201|集中上交中央财政资金 | |
| |203|集中上缴地方财政资金 | |
| |205|财政性定期存款 | |
| |206|特种存款 | |
| |207|机关团体存款 | |
| |210|待结算财政款项 | |
| |211|建设单位预算存款 | |
| |611|债券还本付息资金 | |
| |623|代收个人购买国库券款项 | |
| |625|代收单位购买国库券款项 | |
| |627|代收国家其他债券本息款项 | |
| |423|国家投资债券资金 | |
| |471|金融债券资金 | |
| |101|中央财政拨存资金 | |
| |121|地方财政拨存资金 | |
|(二)一般 |431|中央预算基建贷款基金 |与432中央预算基建贷款轧抵后|
|存款 | | |贷方余额 |
| |433|特种拨改贷基金 |与434特种拨改贷轧抵后的贷方|
| | | |余额 |
| |467|国家基本建设基金 |与468国家基建基金贷款轧抵后|
| | | |贷方余额 |
| |441|地方预算基建贷款基金 |与442地方预算基建贷款轧抵后|
| | | |贷方余额 |
------------------------------------------

续表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备 注 |
| |科 目| | |
| |代 号| 科 目 名 称 | |
|------|---|-------------|---------------|
| |449|地方基本建设基金 |与450地方基建基金投资公司贷|
| | | |款轧抵后贷方余额 |
| |437|煤代油基建贷款基金 |与438煤代油基建贷款轧抵后贷|
| | | |方余额 |
| |455|地方其他委托贷款基金 |与456地方其他委托贷款轧抵后|
| | | |贷方余额 |
| |459|国家投资公司基建基金委托 |与460国家投资公司基建基金委|
| | |贷款基金 |托贷款轧抵后贷方余额 |
| |469|国家投资公司其他委托贷款 |与470国家投资公司其他委托贷|
| | |基金 |款轧抵后贷方余额 |
| |479|地方投资公司基建基金委托 |与480地方投资公司基建基金委|
| | |贷款基金 |托贷款轧抵后贷方余额 |
| |485|地方投资公司其他委托贷款 |与486地方投资公司其他委托贷|
| | |基金 |款轧抵后贷方余额 |
| |217|地质勘探单位存款 | |
| |218|市政公用单位存款 | |
| |219|待转自筹基建存款 | |
| |223|自筹基建资金存款 | |
| |225|建设单位专项资金存款 | |
| |227|技术改造资金存款 | |
| |231|煤代油专用资金存款 | |
| |233|建安企业存款 | |
| |239|房地产开发企业存款 | |
| |241|对外承包企业存款 | |
| |243|基建物资供销企业存款 | |
| |253|保险公司存款 | |
| |255|代理发行股票债券存款 | |
| |261|其他资金存款 | |
| |263|工商企业存款 | |
| |265|个体及私营企业存款 | |
------------------------------------------

续表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备 注 |
| |科 目| | |
| |代 号| 科 目 名 称 | |
|------|---|-------------|---------------|
| |267|国家投资公司存款 | |
| |269|地方投资公司存款 | |
| |271|信托资金存款 | |
| |275|特种企业存款 | |
| |277|信用卡存款 | |
| |511|投资银行往来 | |
| |287|活期储蓄存款 | |
| |295|定活两便储蓄存款 | |
| |281|定期存款 |贷方余额 |
| |291|单位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 |
| |283|住宅储蓄存款 | |
| |285|定期储蓄存款 | |
| |289|保值定期储蓄存款 | |
| |293|个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 |
| |713|固定资产借款 | |
| |403|中央基建贷款收入资金 | |
| |405|地方基建贷款收入资金 | |
------------------------------------------
五、缴存银行名称:交通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备 注 |
| |科 目| | |
| |代 号| 科 目 名 称 | |
|------|---|-------------|---------------|
|(一)财政 |221|财政性存款 | |
|性存款 | | | |
|(二)一般 |201|活期存款 | |
|存款 |421|信托存款 | |
| |205|定期存款 | |
| |531|活存透支 |贷方余额 |
| |211|活期储蓄存款 | |
| |215|定期储蓄存款 | |
| |431|委托存款 |与331委托贷款轧抵后的贷方余|
| | | |额 |
| |272|发行债券 | |
| |262|其他应付款 | |
------------------------------------------
六、缴存银行名称:中信实业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备 注 |
| |科 目| | |
| |代 号| 科 目 名 称 | |
|------|---|-------------|---------------|
|(一)财政 |231|财政性存款 | |
|性存款 | | | |
|(二)一般 |221|工业企业活期存款 | |
|存款 |222|商业企业活期存款 | |
| |223|外贸外事企业活期存款 | |
| |224|三资企业活期存款 | |
| |225|外国驻华机构活期存款 | |
| |226|其他活期存款 | |
| |229|贷出款转活期存款 | |
| |235|境内居民活期储蓄存款 | |
| |236|境外居民活期储蓄存款 | |
| |240|单位定期存款 | |
| |241|外国驻华机构定期存款 | |
| |244|境内居民定期储蓄存款 | |
| |245|境外居民定期储蓄存款 | |
| |246|个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 |
| |247|企业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 |
| |249|委托存款 |与149委托贷款轧抵后的贷方余|
| | | |额 |
| |251|看管帐户存款 | |
| |255|代理发行债券 | |
| |256|发行债券 | |
------------------------------------------
七、缴存银行名称:光大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备 注 |
| |科 目| | |
| |代 号| 科 目 名 称 | |
|------|----|------------|----------------|
|(一)财政 |3321|机关、团体存款 | |
|性存款 | | | |
|(二)一般 |3301|活期存款 | |
|存款 |3302|定期存款 | |
| |3330|外债专户存款 | |
| |3331|企业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 |
| |3333|委托存款 |与3141委托贷款轧抵后的贷方余|
| | | |额 |
| |3345|活期储蓄存款 | |
| |3346|定期储蓄存款 | |
| |3347|个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 |
| |3350|金融债券 | |
| |3360|境外同业存款 | |
| |3361|借入境外同业款 | |
| |3416|外国政府贷款资金 | |
| |3417|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资金 | |
| |3465|证券负债 | |
| |3395|信托负债 | |
-------------------------------------------
八、缴存银行名称:华夏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备 注 |
| |科 目| | |
| |代 号| 科 目 名 称 | |
|------|----|------------|----------------|
|(一)财政 |8490|代收国家债券款 | |
|性存款 |8500|代理发行债券 |只包括8501代理发行重点建设债|
| | | |券二级科目 |
| |8520|机关团体预算存款 | |
| |8530|机关团体一般存款 | |
|(二)一般 |8010|工业存款 | |
|存款 |8030|物资供销企业存款 | |
| |8040|商业存款 | |
| |8080|集体企业存款 | |
| |8100|私营和个体存款 | |
| |8120|自筹基建资金存款 | |
| |8190|其他存款 | |
| |8290|大面额存款证 | |
| |8300|单位定期存款 | |
| |8310|定期储蓄存款 | |
| |8330|活期储蓄存款 | |
| |8360|外贸外事存款 | |
| |8380|外债专户存款 | |
| |8390|三资企业存款 | |
| |8480|卖出证券 | |
| |8500|代理发行债券 |包括8502代理发行企业债券和 |
| | | |8503代理发行股票两个二级科目|
| |8510|代购证券款 | |
| |8540|其他负债 | |
| |8550|代发行证券款 | |
| |8560|委托存款 |与6560委托贷款轧抵后的贷方余|
| | | |额 |
| |8570|代兑付债券款 | |
| |8580|发行债券 | |
| |8130|专用基金存款 | |
| |3400|活存透支 |贷方余额 |
| |8630|代售证券款 | |
-------------------------------------------
九、缴存银行名称:城市信用社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备 注 |
| |科 目| | |
| |代 号| 科 目 名 称 | |
|------|---|-------------|----------------|
|(一)财政 |221|财政性存款 | |
|性存款 | | | |
|(二)一般 |201|活期存款 | |
|存款 |205|定期存款 | |
| |211|活期储蓄存款 | |
| |215|定期储蓄存款 | |
| |272|发行债券 | |
-------------------------------------------

附: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司、资金司关于工、农、中、建、交、中信、光大、华夏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各金融公司划缴存款范围的补充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会计处、计划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财会部、计划部,各金融公司财会部:
自银会计(93)061号《关于印发〈工、农、中、建、交、中信、光大、华夏银行及城市信用社划缴存款范围〉的通知》和银会计(93)053号《关于确定各类金融公司缴存款范围及启用新月计表的通知》发出后,有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对缴存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经研究后,
特补充通知如下:
一、本缴存款范围只限定为人民币存款,外币缴存款仍按原规定不变;
二、建设银行缴存的甲类财政性存款,仍按1985年颁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设银行信贷资金管理的帐务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在编制缴存存款科目余额表时,对缓缴的甲类财政性存款有关结余数字仍应填列,并在填制缴存(调整)财政性存款划拨凭证时予以剔除计算。

对缓缴的甲类财政性存款,人民银行不计付利息,并据以从其“存款户”减少计息积数。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分支机构)、城市信用社一般应在人民银行开立帐户,直接向人民银行办理缴存款,缴存办法应按1984年颁发的《关于信贷资金管理的帐务处理办法》办理。因特殊原因不能在人民银行办理直接缴存款的,在征得人民银行同意后,可在专业银行办理缴存

四、在专业银行开户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性公司、保险公司、城市信用社)存款帐户余额应纳入专业银行的一般缴存款范围,各专业银行在办理缴存时,应主动向人民银行提供其存款帐户余额办理缴存。
五、工、农、中、建、交、光大、华夏及各金融公司划缴存款科目做部分调整:
(一)工商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调整方法 |
| |增加 |代 号| 名 称 | |
| |或减少| | | |
|------|---|---|------------|------------|
|(一)财政 | 增 |178|中央经费限额支出 |借方余额应轧减 |
|性存款 | 增 |179|代理兑付债券 |借方余额应轧减 |
|(二)一般 | 原 |471|委托业务 |借、贷方余额轧抵后的 |
|存款 | | | |贷方余额纳入缴存 |
| |取消 |295|发行债券 | |
------------------------------------------
(二)农业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调整方法 |
| |增加 |代 号| 名 称 | |
| |或减少| | | |
|------|---|---|------------|------------|
| 一般存款 |取消 |861|发行债券 | |
------------------------------------------
(三)中国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调整方法 |
| |增加 |代 号| 名 称 | |
| |或减少| | | |
|------|---|---|------------|------------|
|(一)财政 | 增 |763|中央经费限额支出 |借方余额应轧减 |
|性存款 | 增 |764|兑付国家债券本息额 |借方余额应轧减 |
|(二)一般 | 增 |822|进口设备税利存款 | |
|存款 | 原 |821|单位定期存款 |人民币部分 |
| |取消 |853|已发行债券 | |
| |取消 |824|外汇专户活期存款 | |
| |取消 |818|活期外汇存款 | |
| |取消 |820|定期外汇存款 | |
| |取消 |816|港澳银行代办人民币存款 | |
| |取消 |833|临时存款 | |
| |取消 |855|固定资产专项借款 | |
| |取消 |806|借入国外同业款 | |
| |取消 |808|借入三贷资金款 | |
------------------------------------------
(四)建设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调整方法 |
| |增加 |代 号| 名 称 | |
| |或减少| | | |
|------|---|---|------------|------------|
|(一)财政 |取消 |423|国家投资债券资金 | |
|性存款 |取消 |471|金融债券资金 | |
| | 原 |511|投资银行往来 |应与512代理投资银行 |
| | | | |贷款科目余额轧抵后的 |
| | | | |贷方余额 |
| |取消 |713|固定资产借款 | |
| |取消 |611|债券还本信息资金 | |
| | 增 |624|兑付个人国库券本息款项 |借方余额应轧减 |
| | 增 |626|兑付单位国库券本息款项 |借方余额应轧减 |
| | 增 |624|兑付国家其他债券本息款项|借方余额应轧减 |
-------------------------------------------
(五)交通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调整方法 |
| |增加 |代 号| 名 称 | |
| |或减少| | | |
|------|---|---|------------|-------------|
| 一般存款 |取消 |262|其他应付款 | |
-------------------------------------------
(六)光大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调整方法 |
| |增加 |代 号| 名 称 | |
| |或减少| | | |
|------|---|----|-----------|-------------|
| 一般存款 |取消 |3360|境外同业存款 | |
| |取消 |3361|借入境外同业款 | |
| |取消 |3395|信托负债 | |
| |取消 |3350|金融债券 | |
| |取消 |3416|外国政府贷款资金 | |
| |取消 |3417|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资金 | |
-------------------------------------------
(七)华夏银行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调整方法 |
| |增加 |代 号| 名 称 | |
| |或减少| | | |
|------|---|----|------------|--------------|
|(一)财政 | 增 |6490|兑付国库券本息款 |借方余额应轧减 |
|性存款 | 增 |6510|兑付其他国家债券本息款项|借方余额应轧减 |
|(二)一般 | 原 |8570|代兑付债券款 |与6640代理证券科目 |
|存款 | | | |轧抵后的贷方余额 |
| | 原 |8540|其他负债 |与6640其他资产中 |
| | | | |6541信托资产、6542信|
| | | | |托贷款、6543保险资产 |
| | | | |科目轧差后的贷方余额 |
| | 原 |8550|代发行证券款 |与6640代理证券科目 |
| | | | |轧抵后的贷方余额 |
---------------------------------------------
(八)各类金融公司
-------------------------------------------
| | 会 计 科 目 | |
| 缴存类别 |--------------------| 调整方法 |
| |增加 |代 号| 名 称 | |
| |或减少| | | |
|------|---|---|------------|-------------|
|一般存款 | 原 |221|代发行证券款 |与122代发行证券轧抵后 |
| | | | |的贷方余额 |
| | 原 |222|代兑付债券款 |与123代兑付债券轧抵后 |
| | | | |的贷方余额 |
| | 原 |223|代售证券款 |与124代售证券轧抵后的 |
| | | | |贷方余额 |
| | 原 |224|代购证券款 |与125代购证券轧抵后的 |
| | | | |贷方余额 |
-------------------------------------------



1994年2月2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贯彻执行《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制度暂行规定》和《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人事局


关于贯彻执行《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制度暂行规定》和《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京人发〔2007〕60号


各区县人事局、规划分局,市属各委、办、局、总公司、高等院校人事(干部)处,各人民团体人事(干部)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人事部、建设部、交通部《关于印发<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制度暂行规定>、<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18号)文件精神,现就落实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制度及资格考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北京市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制度纳入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统一管理。北京地区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工作由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共同组织实施。北京市人事局负责考务管理和资格证书颁发工作,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负责注册管理和继续教育工作。

二、符合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报考条件的人员,可按有关规定报名参加考试。具体报名事宜另行通知。

三、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北京市人事局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建设部、交通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证书》。

四、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实行注册执业管理制度。资格证书持有者应按有关规定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指定的机构申请注册。

五、本通知由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按分工负责解释。
附件: 人事部 建设部 交通部勘查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制度暂行规定.doc
人事部 建设部 交通部勘查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实施办法.doc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新旧专业参照表.doc

人事部 建设部 交通部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
制度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道路工程专业设计人员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从事道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林区、厂矿及其他专用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国家对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是指经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证书》,并依法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注册执业证书》和执业印章,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英文译为:
Registered Engineer of Civil Engineering (Road Engineering)
第五条 建设部、人事部、交通部共同负责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制度工作,并按职责分工对该制度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制度的实施、检查、监督、管理。
第二章 考 试
第六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由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组成。
第七条 建设部、交通部组织成立道路工程专业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拟定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大纲和试题,建立并管理考试试题库,组织评阅卷工作,提出评分标准和合格标准建议。
人事部、建设部、交通部组织专家审定考试大纲、试题、评分标准与合格标准。
第八条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条件者,均可申请参加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
第九条 资格考试合格,由人事部、建设部、交通部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建设部和交通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
第十条 对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证书的,由发证机构取消资格并收回资格证书。自取消资格之日起,当事人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
第三章 注 册
第十一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实行注册执业管理制度。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经过注册,方可以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的名义执业。
第十二条 建设部、交通部为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注册审批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为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注册的审查机构。
第十三条 取得资格证书并申请注册的人员,应当受聘于一个具有建设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并通过聘用单位向本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注册申请。
第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后,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对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注册申请,均应当出具加盖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规定条件和程序完成申报材料的审查工作,并将申报材料和审查意见送建设部、交通部审批。
建设部、交通部自受理申报人员材料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共同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作出批准决定的,应当将延长的期限和理由告知申请人。
建设部、交通部应当自作出批准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决定送达经批准注册的申请人。核发统一制作和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注册执业证书》(以下简称《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
第十六条 《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每一注册有效期为3年。《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在有效期限内是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的执业凭证,由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本人保管、使用。
第十七条 初始注册者,可自取得《资格证书》之日起3年内提出注册申请。逾期未申请者,在申请初始注册时,须符合本规定第五章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
初始注册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注册申请表》;
(二)《资格证书》;
(三)申请人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或聘用合同;
(四)逾期申请注册人员的继续教育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 注册有效期届满需继续执业的,应在届满前30个工作日,按照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申请延续注册。审批机构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是否准予延续注册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延续注册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延续注册申请表》;
(二)申请人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或聘用合同;
(三)达到注册期内继续教育要求的证明材料。
第十九条 在注册有效期内,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需变更执业单位的,应与原聘用单位解除劳动或聘用关系,并按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变更注册后,其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在原注册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变更注册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变更注册申请表》;
(二)申请人与新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或聘用合同;
(三)工作调动证明或与原聘用单位解除劳动或聘用关系的证明、退休人员的退休证明。
第二十条 注册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刑事处罚尚未执行完毕的;
(三)因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及相关业务受到刑事处罚,自刑事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由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本人或聘用单位及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建设部会同交通部审核批准后,办理注销手续,收回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申请注销注册的;
(三)注册有效期满未办理延续注册的;
(四)被依法撤销注册的;
(五)受到刑事处罚的;
(六)与聘用单位解除劳动或聘用关系的;
(七)聘用单位破产的;
(八)聘用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九)聘用单位被吊销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的;
(十)应当注销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因丧失行为能力、死亡或被宣告失踪的,其《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失效。
第二十三条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应当予以撤消,由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当事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被注销注册或不予注册的人员,在重新具备初始注册条件,并符合本规定继续教育要求的,可按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申请注册。
第二十五条 注册审批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注册有关情况。当事人对注销注册或不予注册有异议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章 执 业
第二十六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应在一个具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道路工程专业设计执业活动。
第二十七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的执业范围:
(一)道路工程勘测设计;
(二)道路工程技术咨询;
(三)道路工程招标、采购咨询;
(四)道路工程的技术调查和鉴定;
(五)道路工程的项目管理;
(六)对本专业勘测设计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指导和监督;
(七)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八条 在道路工程专业设计活动中形成的设计文件,必须由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生效。需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签字盖章的设计文件种类和办法,由交通部、建设部另行规定。
第二十九条 修改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签字盖章的设计文件,应由该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本人进行;因特殊情况,该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不能进行修改的,应由其他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修改,并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同时对修改部分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从事执业活动,由其所在单位接受委托并统一收费。
因道路工程专业设计质量事故及相关义务造成的经济损失,接受委托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接受委托的单位依法向承担设计责任的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追偿。
第三十一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执业管理办法由交通部、建设部另行制定。
第五章 继续教育
第三十二条 继续教育是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延续注册、重新申请注册和逾期初始注册的必备条件。在每个注册期内,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应按规定完成本专业的继续教育。
第三十三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继续教育,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注册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为60学时。继续教育内容及要求,由交通部、建设部确定。
第六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四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享有下列权利:
(一)使用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称谓;
(二)在规定范围内从事执业活动,并履行相应岗位职责;
(三)保管和使用本人的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
(四)对本人在工程设计领域的活动进行解释和辩护;
(五)接受继续教育;
(六)获得与执业责任相应的劳动报酬;
(七)对侵犯本人权利的行为进行申诉。
第三十五条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规定;
(二)执行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保证执业活动成果和质量,并承担相应责任;
(四)接受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执业水准;
(五)在本人执业活动中完成的主要设计文件上签字、加盖执业印章;
(六)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他人的商业、技术秘密;
(七)不得准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八)在本专业规定的执业范围和聘用单位业务范围内执业;
(九)协助注册管理机构完成相关工作。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在本规定印发之日前,对长期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并符合考核认定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考核认定,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证书》。
第三十七条 符合考试报名条件的香港、澳门地区居民,可申请参加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申请人在报名时应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专业学历或学位证书、从事道路设计相关专业实践年限证明。台湾地区专业人员参加考试的办法另行规定。
外籍专业技术人员,申请参加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申请注册和执业等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活动的单位配备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的具体办法,由建设部商交通部另行规定。
第三十九条 各级相关行政部门或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等相关机构,因工作失误,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给予相应赔偿,并可向有关责任人追偿。
第四十条 各级相关行政部门或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等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履行工作职责,监督不力,借机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以及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其上级相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人事部 建设部 交通部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
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第一条 建设部、交通部、人事部共同负责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考试工作,具体考务工作由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和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按职责分工进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试工作,由当地人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协商确定具体职责分工。
第二条 资格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合格并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专业考试报名条件的,可报名参加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资格证书》。
第三条 基础考试分2个半天进行,各为4个小时。专业考试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案例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均为2个半天,每个半天均为3个小时。
第四条 符合《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制度暂行规定》第八条要求,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一)取得本专业(指土木工程,详见附件3,下同)或相近专业(指港口与航道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详见附件3,下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二)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1年。
(三)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1年。
第五条 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一)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3年。
(二)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4年。
(三)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含相近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5年。
(四)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6年。
(五)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7年。
(六)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8年。
第六条 截止2002年12月31日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基础考试,只需参加专业考试:
(一)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6年。
(二)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7年。
(三)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7年;或取得含相近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8年。
(四)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8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9年。
(五)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9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10年。
(六)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12年。
(七)取得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15年。
(八)取得本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2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设计工作满30年。
第七条 参加考试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参加考试人员在准考证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第八条 考试日期为每年第三季度。考点原则上设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大、中专院校或高考定点学校,如确需在其他城市设置,须经人事部、建设部和交通部批准。
第九条 坚持考试与培训分开的原则,凡参与考试工作(包括试题命制与组织管理等)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和参与或举办与考试内容有关的培训工作。应考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坚持自愿的原则。
第十条 考试考务工作要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好试卷命制、印刷、发送过程中的保密工作,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密。
第十一条 考试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考试工作纪律,认真执行考试回避制度。对违反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的,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处理。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
新旧专业参照表

专业划分 新专业名称 旧专业名称
本专业 土木工程 交通土建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森林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城镇建设土木工程
相近专业 1、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2、地质工程3、水利水电工程 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海岸与海洋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岩土工程资源勘察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其他专业 除本专业和相近专业外的工科专业

注:1 、表中“新专业名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专业名称;“旧专业名称”指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颁布前各院校所采用的专业名称。
2 、申报考核认定的人员,所学专业在“参照表”中未列出的,但又与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相近,在申报相关材料时,附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表”(由原毕业院校出具),经所在单位核实并提出符合“本专业”、“相近专业”、“其他专业”的意见,通过单位所在省级建设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初审后,报建设部组织有关专家审查确认。
3 、申请参加考试的人员,所学专业在“参照表”中未列出的,可在申报材料时,附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表”(由原毕业院校出具),经所在单位核实并提出符合“本专业”、“相近专业”、“其他专业”的意见后,由当地考试管理机构审核确定。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

199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的规定》(国发〔1993〕21号),对于规范和加强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的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政府机构的变化,有些条款已不再适用。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现对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的制发、收缴和管理规定如下:
一、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为圆形,中央刊国徽或五角星。
二、国务院的印章,直径6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一),由国务院自制。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各部委的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二),由国务院制发。
四、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三),由国务院制发。
五、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4.5厘米,经国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认定具有行政职能的单位的印章中央刊国徽,没有行政职能的单位的印章中央刊五角星,国徽或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四),由国务院制发。
六、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五),由国务院制发。
七、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六),由国务院制发。
八、国务院部委的外事司(局)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七),由国务院制发。
国务院部门的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法定名称中“冠“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国家”的单位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八),由国务院制发。
九、自治州、市、县级(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下同)和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发。
十、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发。
十一、乡(镇)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一),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发。
十二、驻外国的大使馆、领事馆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二),由外交部制发。
十三、国家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或直属单位的印章,直径不得大于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或者名称前段自左而右环行、后段自左而右横排(图十三),分别由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制发。
十四、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直径不得大于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四)。制发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十五、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所刊名称,应为法定名称。如名称字数过多不易刻制,可以采用规范化简称。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冠省(自治区)的名称。自治州、市、县级人民政府的印章,不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印章冠市的名称,乡(镇)人民政府的印章,冠县级行政区域的名称。
十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人民政府的印章,可以并刊汉字和相应的民族文字。
十七、印章所刊汉字,应当使用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字体为宋体。
十八、印章的质料,由制发机关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十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制文件时使用的套印印章、印模,其规格、式样与正式印章等同,由国务院制发。
二十、国务院有关部委外事用的火漆印,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二十一、国务院的钢印,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自制。
地方外事机构、驻外使领馆钢印的规格、式样,由外交部制定。
其他确需使用钢印的单位,其钢印直径不得大于4.2厘米,不得小于3.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报经其印章制发机关批准后刻制。
二十二、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其他专用印章(包括经济合同章、财务专用章等),在名称、式样上应与单位正式印章有所区别,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可以刻制。
二十三、印章制发机关应规范和加强印章制发的管理,严格办理程序和审批手续。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刻制印章,应到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刻章单位刻制。
二十四、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如因单位撤销、名称改变或换用新印章而停止使用时,应及时送交印章制发机关封存或销毁,或者按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的规定处理。
二十五、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必须建立健全印章管理制度,加强用印管理,严格审批手续。未经本单位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使用单位印章。
二十六、对伪造印章或使用伪造印章者,要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查处。如发现伪造印章或使用伪造印章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印章所刊名称单位举报。具体的印章社会治安管理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二十七、过去有关印章管理的规定,如有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件:印章规格式样(略)